10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9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对此,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CPI同比上涨2.8%,环比上涨0.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8%,非食品价格上涨1.5%;消费品价格上涨4.3%,服务价格上涨0.5%。1—9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0%。
Q1:9月份CPI同比上涨2.8%,涨幅有所扩大,但低于市场3%以上的预期。您对此怎么看?
一方面是食品价格上涨贡献较多。中秋和国庆等节日因素带动了猪肉、鸡蛋、蔬菜、水果等价格同比涨幅明显扩大,也抵消了9月份油价下跌带来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去年的基数比较低。
CPI涨幅低于市场预期,主要是前期工业品价格的下跌已经开始逐步传导至部分下游消费品,使非食品价格呈现平稳甚至偏弱的状态,比如汽油、柴油等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随PPI一起回落,对食品价格的上涨形成了一定的对冲。疫情对线下活动特别是服务业的消费形成了比较强的抑制作用。非食品价格中的服务价格同比仅上涨0.5%,而且涨幅也比上个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
CPI涨幅低于市场预期基于三点原因:全球油价依旧处于高位、粮食价格的上涨以及汇率波动,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让市场上对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有所预判,从全球范围看,CPI上涨的国家占绝大多数。从实际来看,受到9月份疫情多点散发对市场影响持续以及对跨省出游的影响等,均对消费形成了抑制作用,这也是为什么CPI未出现大幅度上涨的原因。
Q2:随着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不断收紧,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由前期单边上涨转为宽幅波动,我国面对的外部通胀压力整体减轻。您认为,CPI趋势如何,对下一阶段政策取向有何影响?
猪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依旧对CPI同比上涨贡献最大。猪肉价格同比上涨36%是9月份中央储备猪肉完成4轮投放后的表现,因此,预计中央储备猪肉投放频次还会有所增加,力度也将有所加大。
考虑到四季度的疫情防控形势、市场有效需求仍待释放以及依然复杂的国际形势可能加剧能源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稳定物价不容松懈,建议综合施策,确保工业、农业生产形势稳定,保障主要工业品和农产品供给,为全年稳定物价筑牢基础。
四季度物价走势能否实现平稳运行,与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关系密切相关,冬季疫情抬头或对市场正常运行构成负面影响。如果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后续CPI上涨压力不容小觑。从全球范围看,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冲高对物价上涨的压力传导巨大。因此,稳物价须从稳定大宗商品价格、加大稳价保供方面深入发力。
整体食品价格虽受节日需求因素影响,对CPI形成上涨拉动力,但9月份国家和各地合计投放政府猪肉储备20万吨左右,单月投放数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这种市场预期管理下,缓解了猪周期带来价格上涨压力。此外,更能真实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长期处于低位,反应出内需中有效需求不足,私人部门支撑经济实现内生性强复苏有难度(民企投资与居民消费)。
扣除了食品和能源价格,这一涨一跌两大因素之后,核心CPI已经降到0.6%,是一个明显偏低的水平。从这个指标可以看出,目前整体通胀水平还是比较温和,甚至已经有非常明显的通缩的迹象。
总体来看,当前以及未来通胀形势比较稳定,特别是随着政府保供稳价政策的实施,无需过于担心后续CPI的走势,预计CPI全年涨幅在2.5%左右,不会出现像发达经济体那样的高通胀的风险。未来应继续关注物价特别是食品价格的上涨,采取有针对性的保供稳价措施,同时将政策重心放在促消费稳增长方面。
下一阶段稳物价的政策面主要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发力:一是补贴农资。进一步压实“菜篮子”,稳定粮食生产,做好粮食储备工作,应对未来出现的价格波动,同时也要对进口粮食关税配额进行调整,确保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保供稳价。二是增产煤炭。完善煤炭供应链体系,强化市场预期管控,实时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三是调节汇率。增强汇率弹性,发挥调节宏观经济的作用,预防人民币大升大跌。四是控制输入性通胀。持续关注国际大宗商品走势和美国连续加息的节奏,谨防输入型通胀加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月份PPI同比上涨0.9%,环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2.6%,环比下降0.5%。1—9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5.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3%。
Q1:9月P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环比降幅收窄,请您分析一下原因及下一阶段走势?
9月PPI环比持续下降,主要是因供给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下行,国内煤炭等行业保供稳价效果持续显现,而需求侧市场需求整体偏弱等因素影响。PPI同比涨幅大幅回落,主要是因去年同期基数走高等因素影响。
下一阶段,PPI同比在上年同期基数的影响下增速或将维持低位,去年以来上游输入型通胀所带来的供给冲击已得到一定缓解。此外,CPI-PPI剪刀差自8月转正后进一步走阔,体现中下游企业成本压力有所缓和,利润空间逐步恢复,但营收仍受到经济弱复苏的影响。
9月PPI下降较快,低于市场预期,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美国暴力加息使整个货币政策在紧缩,受此影响,全球经济衰退预期不断升温。9月份原油、天然气、化工等产品的价格都从高位出现了新一轮的回调。
二是受到国内复工复产或供应偏紧因素的影响,虽然国内部分上游工业品有所上涨,但是针对这些价格上涨的商品保供稳价措施在产生影响,抑制了前期支撑PPI增长比较快的一些关键性商品价格涨幅。
三是三季度中国经济还处于弱复苏状态,特别是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对大多数上游工业品的需求比较弱,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使9月份以及后续价格的同比降幅还会进一步扩大。
PPI下降比较好地平衡了上下游成本的压力,使得中下游的利润状况有所改善,有助于提高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有利于下一阶段更好地促进就业,促进消费,也有利于整体经济的恢复。同时也能够保证我们把注意力更好地聚焦在稳增长、扩消费方面,而不必过于担心物价走势。
9月PPI同比上涨0.9%,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涨幅回落态势。PPI同比涨幅的回落,主要受原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以及去年同期基数攀升因素影响。受全球多国通胀屡创新高、欧美货币政策快速收紧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受此影响,预计基本金属类和能源类大宗商品价将震荡回落。综合考虑基数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四季度和明年,PPI同比涨幅为负。
拿下美国最大光储项目,锂电巨头签液冷储能大单,机构预计行业增速近100%,概念股名单出炉
最新业绩超预期高增长股名单出炉,机构扎堆看好新能源巨头,化妆品龙头年线六连阳
知名牛散大佬“隐秘”席位曝光!神秘营业部与其重仓股交易惊人一致,刚刚1.3亿爆买这5只股……
明星基金经理最新调仓曝光!崔宸龙增持上机数控,丘栋荣、蔡嵩松等有新操作